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9月,由东北大学采矿工程系和矿物工程系组建而成。教职工209人,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47人,副教授50人,高级实验师10人。在校学生2415名,其中本科生1601人,博士研究生426名,硕士研究生388名。

学院作为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现有矿业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4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建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工程力学、环境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9个本科专业。采矿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工程力学、结构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设有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力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矿业工程与土木建筑两大学科群。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造就名师、培养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加快青年教师培养。

学院不断提升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奖、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校教学成果奖近40项;获国家精品课1门、辽宁省精品课3门;安全工程专业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分别为国家第四批、第六批、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先后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岩土力学与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国际罗哈奖(Rocha Medel)。

建院以来,获各级奖励25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98项。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3600多项,总经费2亿8千万。发表论文5200篇;出版专著、教材180部;获国家专利120项,其中发明专利81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14套。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建有辽宁省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学院学术交流日益繁荣。通过组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与国内外许多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学术交流及合作关系。

学院将按照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依照“重点突破,交叉集成,科教互动,人才强院”“四大战略”的部署,实施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支撑”的“五大建设”,努力把学院建设为“特色鲜明、优势集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

院长寄语

又是一个追求梦想的季节,我能感受到你们此时此刻的奋力拼搏,那是迈向成功的冲刺;我能感受到你们的渴望,那是对前进目标的执着。孩子们,也许你们承载着压力,为此而落泪;也许你们会遇到挫折,为此而踟躇。但请相信,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具有的是勤奋、坚韧和信心,必须勇于面对困难、荆棘与挑战。金秋之时,我们期待你们的到来,期待你们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我们保证让你们无所遗憾、心情愉快地度过在东大的每一天,使东大岁月成为你人生的荣耀。通过在东北大学的锤炼,你们终将成为一名体魄强健、人格崇高、学业有成、懂得理解、善于宽容、乐于奉献的东大人。希望各位学子梦想成真!

学院简介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于1995年9月由东北大学采矿工程系和矿物工程系组建而成。现有教职工209人,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47人,副教授50人,在校学生2415人。

学院作为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现有4个一级学科和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和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9个本科专业。采矿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建院以来,获各级奖励25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98项。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各类科研课题3600多项,总经费28000万元。发表论文5200篇,出版专著、教材180部,获国家专利120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14套。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建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与国内外3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及合作关系。

学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近三年就业率为95.9%、96.2%、96.1%,近五年平均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3.4%。其中,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分别被推荐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同时,学院积极选派学生到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迄今为止,学院培养的两院院士7人。著名学者梁思成创立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曾在建筑系任教。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通过组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已与国外的许多大学及学术机构建立了联系,并进行学术交流。学院学风纯朴,学术气氛浓厚。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外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学院。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专业成立于1923年,至今九十载,积淀深厚,198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矿业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矿业领域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其中5位校友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业特色

依托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力拓展和凝练学术方向,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领域,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主要课程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地质学、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岩石力学、应用岩石力学、资源经济学、工程爆破、隧道与井巷工程、数字矿山技术、计算岩石力学、生产管理与优化、资源开发与环境、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采矿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和平台课,强调专业基础教育,突出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培养采矿卓越工程师,为国内的矿业工程教育领域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名师荟萃

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学术团队,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5人),团队成员兼职担任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位,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中具有重要影响。

考研就业

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深受矿业领域的科研机构、设计院和企业等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多年来稳居100%高位,薪酬待遇丰厚,发展前景良好。本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安全工程

专业概况

东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高校之一,1985年开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招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是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

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面向全行业,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管理型的安全工程师。主要课程包括安全原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工业生产与安全、工业通风、防火防爆(双语教学)、电气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矿井通风与除尘、矿山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特种设备安全工程、噪声与振动控制、安全工程新进展(全英语教学)等。

专业特色

2009年成立了辽宁省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新过滤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获批教育部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建设了 “火灾&爆炸防治”、“通风除尘与滤料检测”、“大气污染控制”、“地下工程火灾防治及热环境控制”四大平台,通过“高年级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等制度,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从2010年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先后和山东招远金矿、鞍钢、昆仑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合同,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研就业

目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工业企业、科研设计单位、政府部门及安全中介机构等。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100%,3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深造。

土木工程

专业概况

土木工程专业已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在本专业领域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前身为苏联专家援建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岩土工程和地下结构研究及教学的单位之一。本专业涵盖面广,主要设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及地下工程三个主要专业方向,为大土木、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平台

采用双语、CAI和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重点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城市道路设计、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铁道工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估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承担“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具有辽宁省岩土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结构实验室和建材实验室,为学生实验教学提供平台。

考研就业

主要为公路、铁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与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工程以及房地产开发领域从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开发工作,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同时有较高比例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在本校及国内外其他名校继续深造。

环境工程

专业概况

环境工程是运用自然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以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东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自1994年开始招生,本科学制四年,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教师 1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 3人,副教授 4人,讲师6人。

精品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了解环境污染控制过程中涉及的工程学基础原理和基本过程,掌握污染物传递与分离原理及生化反应的工程原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以及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基本设计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原理,颗粒污染物及气体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基础、技术和工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知识。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方法。

专业特色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建成了实验设备先进、检测手段完备的环境污染控制平台,并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及省市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本专业侧重污水废水、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等的防治与控制,坚持把握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环境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同时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考研就业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保研及考研比例在60%以上,同时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从事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污染物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教育和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矿物加工工程

专业概况

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国第一个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培养在矿产资源加工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胜任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

矿物及工艺矿物学、固体物料分选学、选矿研究方法、选矿厂设计、工程流体力学、固液分离、非金属矿深加工、选矿数学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矿物加工专业英语、矿物加工学科前沿知识系列讲座。

专业特色

矿物加工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从矿产资源中提取有用元素或矿物的科学技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冶金、化工、材料、环境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并互相渗透融合。

2007年该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辽宁省矿物加工重点实验室,2012年正式施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本学科紧密围绕矿产资源高效加工与利用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锐意进取,积极创新,业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使本学科在矿物加工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经过“211工程”、“985工程”学科建设和多项科研项目的实施,本专业已逐渐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资源充实、实验和教学体系完备的高级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考研就业

本专业历来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本专业与山东招金集团、鞍钢集团、本钢集团等企业联建了多处实习实训基地,可开展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着重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可以从事矿物加工工程及相关行业的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各大矿业公司和设计研究院是主要的就业单位。本专业毕业生近十年一直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五年100%,其中考研深造比例超过30%。

测绘工程

专业概况

测绘工程是研究地球和其它实体与时空分布有关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管理、存贮、传输、表达和应用的科学与技术,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地理学、矿业工程、土木工程、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及其他许多工程学科都有密切相关。我校测绘工程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重点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具有高水平科研队伍,承担“211工程”、“985工程”等学科建设任务,同时承担国家重大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与我所科研人员进行RSRM联合实验合作研究。邀请知名大学教授到校讲学。

主要课程

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开发与应用、工程力学、数字化测图原理与应用、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基础、大地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图学。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课程设计、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创新平台。

考研就业

主要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土木交通工程、水利电力工程、国土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工程、卫星定位与导航工程等行业的地理空间数据生产与服务,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设计开发及管理。学生考研深造比例超过40%以上。

建筑学

专业概况

东北大学建筑学专业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业之一,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童隽、刘鸿典曾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培养了一批像刘致平、张镈、赵正之、陈绎勤等卓有成就的建筑学者和大师。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大学建筑系一度停办和迁移外地,2000年,东北大学恢复了具有辉煌历史的建筑系,目前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学制为五年,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

美术、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基础、各类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建筑与环境艺术、专业外语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工科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通过专业教育与培养,培养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建筑设计的能力,同时还可进行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具备作为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考研就业

2012年,建筑学专业毕业生考研率达到48%;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领域宽阔,市场需求旺盛。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建筑设计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等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企业从事建筑策划与管理工作,或在政府建设部门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

专业概况

城乡规划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北大学建筑系下设专业之一,2000年开始招生,学制为五年,具有城市规划方向的硕士授予权。

主要课程

美术、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各类小型建筑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中外城市建设史、中外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概论、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专业外语等。

专业特色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城市规划学、城市建筑艺术、城市经济、城市社会的基础理论,掌握以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为核心的设计方法,具有从事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并有一般建筑设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和房地产开发策划等方面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考研就业

2012年,本专业毕业生考研率达到41%;就业率达到100%。

就业方向主要包括:第一,设计研究行业,各地设计院、研究院、编研中心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与研究工作;第二,房地产开发行业,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协调与施工管理;第三,政府职能部门,各地城市规划局、城市建设局、建委等部门从事规划编制组织协调、规划审批管理、规划监督等工作。

资源勘查工程

专业概况

东北大学地质专业于1950年设立, 2009年以“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本专业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本专业培养能在资源勘查、开发与管理等领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发展前景良好。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为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学生,开设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程。另外,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设有认识实习、填图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找矿勘探设计等环节。

专业特色

本专业涵盖地质科学领域的诸多方面,集理论、实践、技术为一体,培养国家需要的地质人才。本学科在几十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及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矿规律、成矿预测及矿产综合评价、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应用地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应用、资源探测与评价信息技术、地质灾害预测与预报等学科研究方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考研就业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读研继续深造比例达50%,其他毕业生主要到科研院所、地质调查单位或矿山从事技术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或到其他科研院所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就业薪资水平处于前列。